• 您好,今天是 ,欢迎访问铜陵美好乡村网!
  •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政策文件 >
    铜陵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
  • 时间:2014-12-24 15:25  来源:未知    点击: 次
  • 铜办〔2014〕27号
    中共铜陵市委办公室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铜陵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
    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委(党组、党工委),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
          《铜陵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铜陵市委办公室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0月29日
     
     
     
    铜陵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精神,根据《中共铜陵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部署,紧密结合铜陵实际,在全面实施《铜陵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领域改革,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户籍和农村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完善改革配套政策,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努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树立创新理念,围绕城乡一体化重点改革领域,大胆创新,建立健全和完善一系列配套政策,确保政策系统全面,使制定的政策具有超前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以人为本、群众主体。把推进改革同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结合起来,坚持利益向下,让利于民,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切实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始终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谋划,做到科学谋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积极稳妥地推进。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政府在政策引导和服务管理方面的作用,努力实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政府支持保障作用的功能互补。
        3.工作目标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组织化程度。到2015年,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00个、家庭农场9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5个;到2020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00个、家庭农场25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0个,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建成全省领先、全国示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赋予并落实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加快农村房屋和承包地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到2015年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入常态化管理。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组建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积极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和抵押融资。到2015年,基本建成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建设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衔接并轨机制。到2015年,基本建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到2020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次。
      ——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完善城乡一元化户籍制度户口迁移及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完善城乡规划管理协调机制,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产城融合发展,提升铜陵在皖江城市带中心城市的地位。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80%,实现城乡居民户籍有序流动;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85%,城镇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次。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扶持力度,支持家庭农场改善生产条件,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能力,引导和扶持有能力的流通企业到农村建立连锁超市;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成员的能力,实施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和功能,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根据安徽省扶持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试行办法出台实施细则。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力度,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为财政支农项目申报重点,在设施农业、农田水利、农机购置、高产创建和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上重点予以扶持。2014年,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家庭农场3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
        2.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基层公益性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服务专业化。同时,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统防统治、产品营销等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积极探索“专业化服务公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专业技术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服务模式。
       (二)赋予并落实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3.加快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制定并完善农村产权界定政策,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林地、宅基地、房屋、小型水利工程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进入常态化管理。2014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铜陵县全县试点,狮子山区、郊区各选择1个乡镇(办事处)同步试点,并将郊区美好乡村建设10个中心村纳入试点。2014年,整乡镇推进农村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入常态化管理。2014年探索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和所有权颁证试点工作,以后逐年推进。争取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探索农村产权改革新机制。
         4.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新机制。探索制定实施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调剂使用办法;完善土地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储备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制定出台农村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等退出补偿的具体操作办法,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
        5.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搭建。制定出台铜陵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和交易规则,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流程,健全农村产权价格评估体系,做好流转交易服务工作。2014年四季度组建农村产权综合交易中心并挂牌,启动农村产权交易试点工作。
        6.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制定出台《铜陵市农村产权融资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规范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操作流程,明确贷款实施试点银行,力争2014年四季度启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房屋、承包地等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类担保和保险公司参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担保工作。
       7.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经营管理主体,以经确权评估的集体资产资源、集体经营收益、整村推进的土地收益等作为资本金的主要来源,成立经济实体(公司),按照“集体所有、股权量化、统一经营、民主管理、规范运行、利益共享”的原则,经营农村集体资产。重点支持铜陵县天门镇朱村村和郊区桥南办古圣社区先行试点。
    (三)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8.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落实市、县、区重点工程和各项民生工程项目继续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道路、公交、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设比较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实施农村公路拓宽升级改造,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农村公路网。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逐步建成城乡居民乘车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管理和运营体系。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三镇”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建设工程。城乡供电能力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电网布局进一步优化。邮政普遍服务网络有效覆盖,逐步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户户有箱”。
       9.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服务供给、队伍建设体系,逐步形成市、县(区)、乡镇(大社区)、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和布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继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基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0.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铜陵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创建评选活动,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传承、弘扬乡村优秀民间文化,通过文化墙、法律图书角、幸福生活e站、农民文化乐园、乡村学校少年宫、道德讲堂、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载体建设,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四)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1.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政策,出台《铜陵市户口迁移登记管理办法(暂行)》,实施户口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的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政策。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含流动人口)临时救助政策;健全城乡居民统一、平等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单独二孩”政策并实行常态化管理。
        12.继续完善和深化城乡建设体制机制。以全域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科学系统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以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推进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投入建设管理新机制。积极争取并实施国家级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试点。
       13.创新城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城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城乡管理的协调机制;坚持属地管理、行业归口、条块结合、市场调节的管理机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设施管理方式,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构建“阳光、依法、高效”的城乡建设管理体制;加快“智慧铜陵”建设,整合城乡各类信息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基础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推进信息共享,实施城乡综合管理大联动。
        三、保障措施
        14.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市城乡一体化与转型发展改革专项小组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委改革办的指导下,完善内部工作机制,内设三个工作推进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推进组,由市农委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组,由市国土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组,由市发改委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制定专项小组联络员及信息报送、联席会议、督查通报等各项制度。
        15.细化分解目标,落实改革任务。对照本实施方案,将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到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16.强化督查考核,确保改革进度。市城乡一体化与转型发展改革专项小组实行一季一调度、一季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年底一总结,确保改革有力度、有进度、有成效。同时,将城乡一体化重点领域改革纳入市岗位责任制考核范围,作为党政班子政绩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17.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创新宣传方式,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法规。通过现场会及观摩会等形式,及时总结改革先进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民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改革良好环境。  
           附:铜陵市2014年城乡一体化改革任务分解表
     
     
     
     
     
     
     
     
     
     
     
     
     
     
     
    铜陵市2014年城乡一体化改革任务分解表
    类别 序号 主要工作任务 牵头单位 实施单位 时限要求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根据安徽省扶持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试行办法出台实施细则。 市农委 县区政府
    市财政局
    市商务局
    试点
    探索
    2 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人行铜陵中心支行
    铜陵银监分局
    县区政府
    相关银行
    年内
    完成
    赋予并落实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3
     
    加快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争取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出台农村宅基地、承包地、林地等退出补偿具体操作办法。 市国土局
    市农委
    县区政府
    市财政局
    市住建委
    市公安局
    市规划局
    市水务局
    市委政研室
    年内
    完成
    4 探索制定实施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调剂使用办法;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储备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建立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市国土局 县区政府
    市农委
    市财政局
    市物价局
    年内
    完成
    5 制定出台铜陵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交易规则及流程。  
    市农委
    县区政府
    市国土局
    市住建委
    市农委
    市财政局
    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年内
    完成
    6 健全农村产权价格评估体系。 物价局 县区政府
    市国土局
    市住建委
    市农委
    市财政局
    年内
    完成
    7 组建农村产权综合交易中心并挂牌,启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试点工作。 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县区政府
    市国土局
    市农委
    市住建委
    年内
    完成
    8 制定出台《铜陵市农村产权融资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 市财政局
    市农委
    市人民银行
    市银监分局
    市投融资办
    县区政府
    市国元保险
    市金誉担保
    年内
    完成
    9 启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明确贷款实施试点银行;鼓励各类担保公司参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担保工作。 市投融资办 县区政府
    市人民银行
    市银监分局
    市国元保险
    市金誉担保
    市财政局
    市国土局
    市住建委
    市农委
    有关银行
    年内
    完成
    10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经营管理主体。 市农委
    市财政局
    县区政府 探索
    试点
    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11 落实市、县、区重点工程项目继续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道路、公交、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 市建指办
    市发改委
    县区政府
    市住建委
    市农委
    市交通局
    市水务局
    市环保局
    市邮政管理局
    市供电公司
    年内
    完成
    12 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和布局,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发展水平。 市教育局
    市文广新局
    市卫生局
    市体育局
    县区政府
    市财政局
    市国土局
    市住建委
    年内
    完成
    13 开展创建评选和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通过文化墙建设、法律图书角、幸福生活e站、农民文化乐园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道德讲堂、村民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载体,活跃农村文化氛围,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市委宣传部 县区政府
    市文明办
    市教育局
    市妇联
    市民政局
    市文广新局
    团市委
    市人口计生委
    市司法局
    年内
    完成
    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4 出台《铜陵市户口迁移登记管理办法(暂行)》;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政策;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含流动人口)临时救助政策;健全城乡居民统一、平等的住房保障体系;落实“单独二孩”政策。 市公安局
    市人社局
    市民政局
    市住建委
    市计生委
    县区政府
    市国土局
     
    年内
    完成
    15 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制定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推进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建设;探索建立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投入建设管理新机制;研究制定完善政府性投资的制度措施;制定完善城建和市政设施的制度措施;细化农村清洁工程任务;推进“智慧铜陵”建设;积极争取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市。 市发改委 县区政府
    市规划局
    市质监局
    市水务局
    市住建委
    市经信委
    市财政局
    市投融资办
    市农委
    市建投
    市市容管理局
    年内
    完成
     
     
    责任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