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今天是 ,欢迎访问铜陵美好乡村网!
  •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经验交流 >
    现代农庄彰显铜陵农业发展方式新转变
  • 时间:2014-07-14 10:10  来源:铜陵美好办    点击: 次
  •     一、现代农庄呈现兴业富民二活力
        现代农庄是以土地流转为载体,通过资源组合、规模经营和“三化”联动(经营产业化、生产专业化、运作市场化),实现生态、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在我市涌现出一批富有影响力的现代农庄,这些现代农庄的诞生,充分展现了“合”的优势和活力,它将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投资人向农庄主转变。如铜陵三泉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坐落在铜陵县天门镇,是一家私营股份制公司,2010年6月注册,注册资本金2500万元。流转土地1.6万亩,主要实施粮食仓储及加工、生姜生产加工、茶叶精加工、休闲度假村、蔬菜大棚及苗木花卉基地、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田六大核心项目。再如铜陵梧桐树农业发展公司成立于2011年2月,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位于钟鸣镇水村,它以“休闲旅游、农事体验、蔬菜种植及原生态农副产品初加工”为发展产业,流转了耕地5100亩、山场3450亩。这些现代农庄的出现取得了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成效,充分展现出二大喜人活力:
        (一)实现了“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现代农庄开发依托土地使用权是从农民手里面租赁或者是购买来的,通过土地流转可为土地原所有者带来直接效益。如三泉农业向天门镇新民村租金450元/亩.年,按此标准测算,仅租金一项农民净得720万元。
        (二)实现了“农民工人化,收入工资化”。现代农庄在开发、经营过程中需要雇佣大量的常年工和季节性临时工,对农民的带动非常明显,也吸引了不少返乡农民工转移到农庄中就业。据统计,长期在梧桐树园区就业的人员有近140人,其中有大学生、种菜能手、但更多的是当地的农民。
    二、现代农庄展示转变方式四特点
        (一)从经济性质上看,现代农庄属于民营经济。现代农庄的投资主要来源于个人或民营企业,无论是个人投资、合伙投资,其产权及利益关系非常明确。由于具有产权明晰、经济利益独立的特征,农庄开发天然具有谋求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先进的公司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与过去农民靠天吃饭的粗放式经营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从组织形式上看,现代农庄属于规模经济。现代农庄开发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的集约使用和适度规模经营。这种规模经营比家庭式生产组织形式生产能力更强、相对成本更低、经济效益更高。
        从产业形态上看,现代农庄属于多元经济。现代农庄根据开发区域的条件,坚持从实际出发,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养殖则养殖,实现了一业为主、多业并举。
        从生产流程上看,现代农庄属于循环经济。大部分现代农庄使用有机农药和有机肥料,生产绿色、有机产品,并通过“种、养、加”的相互利用,使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发展的循环经济,符合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如四洋公司主要经营鸭、鹅、鱼养殖,并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将鸭、鹅粪便用来生产沼气,沼渣用来喂鱼,这种做法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壮大了产业发展,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现代农庄闪烁时代发展五创新
        (一)实现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差别越来越大,现有的经营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现代农庄的诞生实质上是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它通过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实现了土地的集约使用和适度规模经营,打破了过去以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格局,使农村经营形式实现了新的变革,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二)实现了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农村有大量资源不能变成宝藏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农民的资本、技术等力量太过弱小;另一方面是机制、体制问题,土地、林木、川流等归集体所有。集体所有就是人人均有份,人人均无处置权的形式,是一种模糊的权益关系。现代农庄恰好解决了资源的使用权与经营权无法明晰和分离问题,让有能力者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另外,社会资本的优势在于投资者不仅有生产积极性,而且有强烈的赢利愿望。现代农庄不仅具有吸纳、运用社会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动力机制,而且讲求规模效应,注重综合开发,使过去“劳动力+土地”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转变成“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规模”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使传统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等综合功能发展,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实现了农民身份的创新。“农民”一词除了“务农为主的人”这个称谓之外,还包含有落后、低素质等隐意。在过去的时代,农民是被户籍与土地所吸附的人群。农民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的能力非常有限,且收入十分微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经商。现代农庄不仅有效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而且实现了农民就地工人化的重大社会变革。不仅留住了一大批拥有农业技能的农村人才,而且为吸引大量外出返乡的农民工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培育出一大批新型农民。
        (四)实现了农村融资方式的创新。目前,社会上出现一方面农村无资本投入导致大量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大量游离资本又没有合适地方进行投资的“两怪”现象。现代农庄就是在两者之间开通一条管道,让社会资本流向广阔的农村,吸引企业和城市资金到农村投资,成为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一个有效载体,推动了农业发展。通过租赁、拍卖等形式取得对土地、山场、渔塘等资源开发权后,投入资金、技术等新的生产要素,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出售这些产品获得比传统农业更高的利润,就形成了高效、新型的现代农业。如梧桐树公司法人代表方红珍,在转行之前,主要从事服装生产、地毯加工和石材开采,当她的企业有了闲置资金时,就将这些闲置资金投入农村产业,成为我市以工补农的典范。
        (五)实现了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一家一户的农民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尚且有限,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就更加无能为力了。现代农庄利用荒山、荒滩、电力、水利、道路等资源进行重新开发,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
    责任编辑:铜陵美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