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星围一星 十星齐争辉
——犁桥村提升乡风文明的做法与成效
犁桥村位于铜陵县西联乡腹地,区域范围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50亩。全村辖7个自然村,1879人。该村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道德信贷金卡”工程创建活动中,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和深入细致的引导,使群众牢固树立了“十星标准就是幸福指数,追十星、创十星就是争幸福”的理念,将群众追星创星的实践变成建设美好乡村的过程。
一、三做法塑形实践载体
(一)分类细化 注重过程 一是分类开展创建活动。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异化办法,因地制宜开展创建活动,增强提升乡风文明的实效性。二是分类设置创建标准。依据不同类型创建重点,分类设置十星内容和创评标准,分类组织争创。三是分类制定创建考核体系。根据不同类型创建重点,分类设置考核评价指标,量身定制考核办法,建立逐级申报的考评机制,增强创建科学性。四是注重创建过程。没有过程,十星创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在创建过程中,该村重结果更重过程,按照“宣传发动—标准知晓—对标争创—查漏补缺”这些基本环节扎实推进。在评选过程中,按照“自评—互评—村民代表和理事会—村评选领导小组—公示—授星”这些基本的评选程序稳步实施。在整个评选过程中,该村制作横幅4幅,每户发放一份宣传资料,利用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宣传报道,其中有37户村民积极主动填写自荐表,要求申请参评。
(二)两核驱动 双面运行 为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更加淳朴的水韵乡风、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在创建活动中,该村两核驱动, 双面运行设置十星
。在精神上,以道德星为核心,展现“一星促九星”局面,在物质上,以致富星为核心,形成“一星带九星”格局。在固化层面上,实行三颗基础星,即道德星、法纪星、信用星。在激励层面上,实行七颗动态星,即卫生星、致富星、计生星、奉献星、科教星、文体星、生态星。积极引导群众树立“创星就是向往美好”的幸福理念,通过文明的方式走向富裕,达到十星创建让群众既争荣誉受教育又得实惠能致富的目标。农民群众将十星视为一种荣耀,一块牌子,一个面子。“争得十颗星,幸福一家人;丢掉十颗星,无脸见乡邻”成为该村群众普遍荣辱观。
(三)德信结合 动态管理 实施“十星级”文明户道德信贷金卡工程,不仅解决了“银行有钱不敢贷、农民缺钱贷不来”的难题,还探索出一条乡风文明提升与物质基础建设相互促进的新路子。小小的信贷卡为什么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核心是文明作担保,诚信作抵押。讲道德、夺金卡、向往美好已成为犁桥村民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保持了“十星级”创建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农户钟卫东携妻子创办了“万家”百货超市, 夫妻二人吃苦耐劳、诚信经营,生意越做越红火,成为推动家乡发展的一份子。他家这次不仅评上了“十星级文明户”,而且还荣获“道德信贷金卡”,凭金卡可到铜陵县皖江农村商业银行办理2—10万元的优惠贷款。实践证明:精神世界的东西与现实世界必须高度结合,相互依托、固化物化才能达到最优效果。在创星护星管星的过程中,该村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核定一次,可加星,可减星。对挪用造成损失的,转让道德信贷金卡的,取消“十星级文明户”称号,收回道德信贷金卡。
二、五成效引领水韵乡风
评选“十星级文明户道德信贷金卡”工程,如盛夏一缕凉风,给古朴犁桥乡风文明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与生机,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十星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成为推动移风易俗、改造乡风文明、建设美好乡村强大精神动力,让群众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完成自我教育与约束、相互管理与提高,群众在不断提高的文明素质中增强幸福感,荣耀感。十星的培养造就出一批“有文化、讲道德、守法纪、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他们的科技意识、市场观念、致富本领明显增强,比发家、比致富已成为一种新风尚。如“十星级文明户”胡新文,2008年放弃了运输行业,从小做起,自己带着一支施工队在铜陵地区建筑工地揽活,由于他的施工队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很快步入正轨,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在他的带动下,本村30余户村民每年共增收入60余万元。
(二)十星培养转化为建设美好乡村特色实践。幸福就在十颗星里,创星、追星的过程就是展现建设美好乡村特色实践的过程,这里处处散发着文明和谐乡风美的韵味。如“十星级文明户 ”钟余付,2013年他利用自家空闲房屋,成立了“关爱之家”,为本村老人提供文化娱乐场所,不仅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而且还免费为老人提供餐饮,他的善举受到邻里交口称赞。除此之外,几年来,他为乡村发展累计捐款2.2万元。“十星级文明户 ”钟光荣,在美好乡村建设启动之际,就被村民推选为理事会理事。在筹建“犁桥水乡文化展示厅”时,村里安排他负责牵头收集大量老式生产农具、生活用具和捕鱼工具,他无怨无悔地接受了这份工作,并义务承担起展示厅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展现出一位新时代乡村义工美好风范。
(三)十星培养是最有生命力的乡风文明品牌。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创十星、追十星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深深融入犁桥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农户门楣上悬挂的“十星级文明户”牌,还是放入百姓家中“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明白袋;无论是村部中“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公示栏;还是矗立在村口代表人文精神的标语,无论是自然村内的文化墙,还是村部里的道德讲堂,到处都充满着十星文化的影子。由此可知,打好十星文化牌不仅有利于擦亮十星品牌,更有利于我们建设美好乡村,彰显乡风文明,引领时代风尚。走进“十星级文明户 ”胡建平的家,一种其乐融融的感受涌现心头。明净的地板,清洁的窗户,体现出她勤俭持家的美德。她孝敬长辈、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品德像一块擦亮的品牌,一直在乡亲邻里间称赞、传诵。
(四)十星创建是破解农村和谐难题的制胜法宝。乡风文明的提升具有很大感召力,是破解农村和谐难题的制胜法宝。该村通过“致富星”的创建,开展种养、建筑技工、经商等技能培训,使一批群众掌握了致富的本领;通过“生态星”的创建,各家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现象很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栽花植绿。通过“卫生星”的创建,村庄中露天茅厕再也不见了,焕然一新的是整洁的庭院、干净的地面。在“文体星”创建中,积极参加各类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的人多了,赌博吵嘴的人少了。如今走在错落有致,干净整洁,三面环水的村庄里 ,水中倒影浮动,让劳作一天的犁桥村民体验着“小桥流水人家,触目风景如画”的美好感受。实践再次证明,十星创建的真经就在“实在”二字,崭新的生活气象改变了乡亲邻里们的观念,他们亲身体味着实干出实在,实在促和谐的硬道理。
(五)十星创建是实现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在生产经营方式、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劳力结构、智力结构上,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客观上对乡风文明的建设带来诸多影响。如农户发展意识增强,集体意识逐渐缺失;村级服务职能增强,管理手段逐渐无力;群众权利意识增强,义务意识逐渐缺淡化。这些现象成为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崭新课题。“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正好为我们找到了实现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因为十星创建在约束力上主张权利与义务对等,名与利统一;在组织形式上主张干部引导、群众相互监督、自我管理提升。犁桥村在这次“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中,从政府“包打天下”向农民主体、社会参与转变,从注重行政手段向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信息等手段综合管理转变。在这些转变中,党员、干部增强了以民为本的意识,群众在参与“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中得到了实惠,干群关系更趋融洽。实践已经证明,“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是当前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最有效的的工作手段,是提升乡风文明的有力载体和平台,是实现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是美好乡村建设方向所在,它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孕育出新的产业发展方式——现代农庄,展现出兴业富民生活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