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万事德载物
—马鞍小学德育教育做法与成效
铜陵市郊区马鞍小学,坐落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东面马鞍山冲。从2008年开始,该校将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作为学校特色教育进行培植,不断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艺术素养。
一、“孝”字含义
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对内心的“敬”最好表达方式就是“顺”,“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孝的本质是“顺从”。随着社会的发展,几千年的孝道演绎出更深刻的内涵,闪烁时代光芒。它不仅要求我们对父母、长辈尽儿女之孝,还提倡我们要尊老爱幼、扶弱济贫,要求我们对祖国尽忠,对社会尽责以及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常怀感恩之心。
二、主要做法
(一)力建机制 升华认识
该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开发与研究以及日常辅导工作,建立了常态化“三定”机制(定机构、定人员、定活动经费)。学校孝道教育以品德教师和各班主任(辅导员)为核心,强调教师在孝道教育中,成为尊老、爱老、敬老的表率;学生在孝道教育中,牢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他人,胸怀祖国的人生价值观。学校每年组织三人慰问小组(由一名“十佳孝心孩子”、一名办公室领导和一名教师构成),专程上门走访慰问80岁以上的高龄、空巢、和贫困老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孝敬,提升明理,升华认识。
(二)双层运作 营造氛围
(1)在校内层面上,一是注重载体的多样性。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宣传栏、黑板报、宣传标语、征文、演讲比赛、唱黄梅戏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孝道教育。二是注重形式的丰富性。通过开展“做一个孝心孩子”、家长座谈会、“十个一” 主题实践、“好习惯之星”和“孝心孩子”评选、“十佳孝心孩子”献爱心、“全国敬老月”主题教育、传唱“孝道歌”等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孝道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孝道教育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校外层面上,一是该校与安铜办关工委、派出所、妇联、社区(村)结为共建单位,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如宣传“孝心”孩子先进事迹,让村、居民评议“孝星”,组织黄梅戏小艺术团向“两村一社区”表演孝道节目。二是建立孝道实践基地。学校将敬老院作为孝道基地,从全国实行第一个敬老月开始,每年制定详细“敬老月”活动方案,在安铜办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开展活动。以此将孝道教育引入社会之中,扩大孝道教育的社会覆盖面与影响力。
(三)分级而行 注重结合
该校根据少年儿童年龄、心里特点和认知能力,将孝道教育划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遵守法纪,让父母放心;第二,身体康健,让父母宽心;第三,知书达理,让父母省心;第四,学习进步,让父母欢心;第五,成就事业,让父母开心。少年儿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应达到的层面,在实践中拾级而上。学校在具体操作中注重做到三向联动(学校、社区村、家庭),四个结合:一是把孝道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二是把孝道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三是把孝道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四是把孝道教育与开展“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系列活动相结合。通过细节实践,让少年儿童养成常说孝敬话、常做孝敬事、常怀孝敬心的良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巩固孝行、延续孝心、树立孝德。
三、主要成效
(一)家庭尽孝道 增强责任
通过开展系列孝道教育活动,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长辈对自己的疼爱,从而触动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回报父母的爱,在点滴的细节中体味道理,增强责任感。如第二届“十佳孝心孩子”胡运峰,2011年度铜陵好人、中国好人。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本该和同龄小伙伴一样,尽情享受少年时代欢乐。然而2005年,爸爸一次意外事故,造成一家人生活重担全部压在瘦弱的妈妈肩上。她在同学、老师、社会上好心人的关爱下,胡运锋鼓起生活勇气,天天帮助妈妈洗衣、做饭、喂猪,照顾年幼妹妹,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又变为班上名列前茅,忧郁压抑的性格也开朗了许多。在她的日记中写道:父亲不幸从楼上摔下,造成下身瘫痪,医药费用去20多万元;但我很幸运,得到了学校、老师、同学的扶助和好心人的关爱,这些关怀使我增强战胜贫困信心,感受人间真情温暖……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并不是由你选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不只是来创造、索取,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我的家依旧完美,温馨,有着享不完的幸福。她表现出了少有的坚强,用稚嫩的肩膀,为爸爸妈妈撑起了一片蔚蓝晴空!
(二)社会献爱心 提升自已
道德建设最需要通过个体实践,给道德建设输入正能量的道德生产者,而不是想着从别人的道德行为中获益的道德消费者。所以,道德建设最稀缺的不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而是走在路上扶起摔倒的老人、救起落水的儿童的人。该校通过孝道系列教育,涌现出一大批心系社会的好人好事。如原六(2)班韩承斌同学爸爸三年前被检查出患有恶性鼻咽淋巴瘤,为了给爸爸治病,先后花去十几万,不仅掏尽了家底,还举债累累。在一次早晨上学路上,他捡到九百元钱,主动把钱交给了老师,并催促老师尽快找到失主。韩承斌同学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还践行帮助别人的举动轰动了整个学校,他的拾金不昧高尚品行深深感动了当地所有人。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学校在第一时间组织师生捐款,同学们积极捐出自己零花钱、压岁钱,一下午时间就捐款9504.1元。他们用自己实际行动凸显了博爱情怀,奉献出一片小小爱心。
(三)邻里促和谐 文明乡风
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农村乡风文明的有机构成,弘扬孝道是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手段。该校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重阳节到敬老院慰问演出、“我与爸妈比孝心”等孝道系列教育活动,让一个人的行为带动一个家庭的变化,一个家庭的变化影响一个片区的气象。两名孝老敬亲的“中国好人”就是最好的见证。如今,在安铜大地上,敬老爱幼之举蔚然成风,许多孝老敬亲感人的故事,点点实践绘出满园春色,颗颗孝心闪现熠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