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7-14 09:59 来源:铜陵美好办 点击:
次
马洼村地处郊区灰河乡西南部(普济圩总场附近),南与安庆市枞阳县陈瑶湖镇相邻,北与无为县牛埠镇交界。辖区分三个自然村,六个村民组,165户,678人。全村土地面积4206.2亩。该村呈现三个特征:(1)、产业以农业为主,村民收入除外出务工外,就是务农;(2)、住宅分散、杂乱,居住条件差,165户大多呈自然式分布状态,缺乏规划,宅基地占地面积大;(3)、荒地较多,三荒面积1174.5亩,未利用土地641.4亩,占该村土地总面积4206.2亩的43%。自2012年开始在全市率先践行“美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为全市“美好乡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实施五项工程
中心村建设 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把中心村规划作为龙头工程,引导人口集聚。其规划布局分4个板块,共159户,其中160㎡户型72户,140㎡户型42户,65㎡户型10户,老年公寓35户(45㎡/户)。2012年度马洼中心村已完成编制规划,并报上级部门审批通过。
培育专业合作社 突出专业化,立足比较优势,先后成立了马洼土地流转合作社、马洼畜禽养殖合作社。今年马洼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6个合约4000㎡。
环境整治 马洼村实行了垃圾入桶,并配备专门的环卫人员,建立常态时保洁机制。结合“十万亩森林增长及绿化提升工程”,建设森林村庄120亩,成片造林100亩。生态林业基地400亩。
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分土地整理与村庄整治两块实施。马洼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后,共整理土地2601.5亩,其中宅基地通过整理变成耕地面积280亩,三荒和其他土地通过整理变成耕地1365.5亩;整理精养水面近1000亩。
服务提升 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中心村“15+4”公共服务项目按要求在配置。如在中心村功能服务上,配建了老年公寓和学校、文化体育设施等,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群众的需求。
二、村民事村民办
在建设美好乡村进程中,群众既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助力。该村从一开始,就紧紧依靠群众,注重发挥群众的作用,形成强大的助推力。在村庄规划中,及时向群众公开,采取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到农户家走访等方式征求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符合大多数群众意愿,让群众满意,争取群众支持。在搬迁、拆迁中,该村既考虑群众关切,又充分照顾群众利益,如该村教堂搬迁一度是整村建设的焦点,该村村委会不说“必须怎么办”而说“应该怎么办”,集中大家智慧,备选多个方案,由群众自己决定,最终赢得大家的支持和信任,为后续中心村建设扫清了思想障碍,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中心村建设过程中,该村组织村民全过程参与工程资金监管、工程质量监理等,实现整个过程的阳光化。
三、几点启示
美好乡村建设与过去新农村建设理念不同,涵盖了土地、金融等多个领域。因此,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挑战性更大,创造性更强,从马洼在实践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以项目编制为重点,以土地融资为突破口。无论是提升改造中心村,还是拆迁新建中心村,处于首位都是建设的资金从何而来,如果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势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综合马洼实践经验,应以项目编制为重点,以土地融资为突破口。对土地治理、村庄整治节约出来的土地,通过占补平衡和土地指标转换,将土地出让所得收益由政府、村集体、农民合理分成,合力推动美好乡村建设。
主动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径。美好乡村建设,既要“输血”,更要“造血”。马洼村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摆在重要位置,该村通过土地治理得到1365.5亩土地,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将其中的40%平均分给农户经营,将其余的60%归村集体所有,将土地治理得到的精养水面近1000亩出租给养殖大户,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提升村级组织建设,让群众全程参与。在“马洼实践”中,我们看到:铜陵市“四百工程”的实施,联建党组织的建设,是其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该村在“四百工程”联建单位(市政府研究室、郊区党群三支部、郊区纪委、郊区宣传部、郊区文明办)联系协调下,聘请专门的规划设计单位,实地勘察,由规划设计单位、“四百工程”联建单位、村两委一起精心研究,制定了村庄整治和土地治理项目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确保村庄选址、农房建设、土地治理等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为美好乡村的开展创造条件,如果说,马洼村美好乡村的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市、区、乡三级精心组织和鼎立支持是前提。为此,在推进铜陵市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联建市直部门对联系村的协调指导力度,帮助联建村加强班子建设,同时,要做到思想上发动群众、行动上依靠群众,让群众全方位、立体式监督美好乡村建设各个环节,这样,才能达到加速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