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
(总第八十四期)
市城乡一体化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办公室 2016年5月6日
市城管局全面开展自然村陈年存量垃圾清理专项行动
3月15日至4月15日,由市城管局牵头,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市自然村陈年存量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城管局加强协调,强化督查,强力推进,存量垃圾清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进展情况
截止4月15日,全市累计清理自然村陈年存量垃圾2.6万余吨,实现了专项行动市域全覆盖,重点清理自然村庄、河边桥头、坑塘河渠等地集中堆弃的垃圾,并对清理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经过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枞阳县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观,改写了枞阳县农村陈年存量垃圾长期无人清理的历史;市辖区乡村保洁水平进一步巩固、提质、扩面,消除盲点。在本次专项行动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义安区天门镇龙云村、枞阳县白梅乡柳峰村、铜官区西湖镇农林村、郊区普济圩农场小区等。
(1)枞阳县:在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中掀起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干事热潮,干部、村民、学生齐上阵,县、乡镇、村相联动,上下一心,合力推进。枞阳县紧紧围绕“六把抓手”,推动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抓紧抓实:一是抓认识,认识是否到位决定着工作成效的好坏;二是抓宣传,宣传发动群众,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三是抓重点,道路沿线、河湖周边、陈年垃圾、卫生死角等都是重点;四是抓管理,干部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五是抓考核,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赏罚分明;六是抓机制,加快长效保洁机制的建立。截止4月15日,累计出动人工25万人次,发放宣传单31000份,发动宣传车近百台,动运挖掘机2500台次,运输车辆5000台次,清理公路、河道沿线近800公里,新建垃圾池175个,清理各类垃圾2.3万余吨,其中运往安庆、桐城焚烧发电厂4559.48吨(大部分乡镇对清理的垃圾采取了填埋处理)。其中白梅乡柳峰村多措并举,积极落实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关要求,累计清理垃圾120余吨,动用人力360人次,车辆50车次,取得了良好成效。
(2)铜官区:西湖镇认真做好中心村“三清四拆”整治,重点清理了房前屋后、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居民小区、建筑工地、河边沟渠等区域死角卫生,对主次街道、垃圾池、垃圾桶等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治理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摆乱占、乱拉乱挂等。截止4月15日,累计清理清运垃圾480余吨。其中西湖镇农林村“不等、不靠”,积极行动,将村庄日常保洁覆盖面全方位延伸,消除卫生盲点,取得了提质扩面的良好成效。
凤凰山社区新建村针对靠近矿山企业,污染大、粉尘多等实际情况,对照清理考核标准逐点进行了整治和垃圾清理。一是对新建村管山片区域等人口较为密集的铁道、公路沿线进行垃圾清理;二是对自然村的房前屋后、池塘四周、水沟明渠进行了疏通清理;三是对乱堆乱放、乱贴乱挂等处进行了整治,使杂乱无序得到根本改观;四是整治有碍观瞻的厕所、破旧院墙、猪圈等,力求达到村庄整洁。截至4月15日,累计清理自然村陈年存量垃圾堆放点5处,垃圾清理量约70吨。
(3)义安区:注重与省级中心村建设相结合,与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相联动,准确把握各行政村的区位特色,坚持以抓自然村存量垃圾清理、净化农村卫生环境,抓村居民宅房前屋后乱堆放整治、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抓旅游景点和美好乡村示范点的环境整治、亮化农村旅游环境的“三抓”为推手,在全区迅速掀起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高潮,在辖区内八个乡镇103个行政村重点开展了存量垃圾清理、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等,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4月15日,义安区共清理存量垃圾2750余吨,清理河道沟渠260余公里,新建、维修垃圾池屋600余座(其中维修330余座),投放垃圾桶3000余个,悬挂横幅180余条。其中天门镇龙云村做到垃圾清理精细化、村庄内外无盲点,重点对沟塘河渠内的漂浮物和房前屋后卫生死角进行“大扫除”,并组织村干部走村入户引导村民树立文明理念,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郊区:一是村庄垃圾及时收运,垃圾桶(箱、池)内的垃圾不外溢,果皮箱、垃圾桶不破损,垃圾收运车辆外部干净整洁,运输过程中确保不抛、撒、滴、漏。二是对暴露垃圾进行突击整治。大通镇对天店路、沿新公路两侧的垃圾安排专人清理。灰河乡将五洲村道路两旁的敞口垃圾池给予拆除,摆放封闭式垃圾箱,对督查时发现的“垃圾山”也做到及时处理清运。普济圩农场高度重视本次专项行动,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确定由普济圩农场负责具体实施,普济圩社区负责日常督查,二者相互配合,相互督促。通过本次行动,清运陈年存量垃圾70余吨,辖区内的道路整洁干净,水体疏浚畅通。
(5)经开区:因经开区专项行动牵头部门确定时间迟,导致工作启动慢。截至4月15日,累计清理自然村陈年存量垃圾26余吨。
二、基本做法
(1)认真谋划,精心组织。一是精心部署,将本次专项行动作为城管局一号工程,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局党政联席会议多次研究专项行动。二是认真谋划,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研究制定自然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宣传方案,考核标准等文件。三是多次召开县区专题会议听取县区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对县区反映的相关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指导全市自然整治工作的开展。
(2)营造宣传氛围,传播文明规范。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氛围,激发热情,形成合力,城管局多措并举,广泛宣传整治项目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和项目实施计划等。一是在市城管局网、美丽乡村网、民生工程网等网络媒体进行宣传;二是在铜陵新闻及铜陵日报“美丽乡村建设行”专栏进行报道,宣传典型,曝光一批工作不力的行政村。
(3)强化督导检查,精准发力。为确保自然村陈年存量垃圾清理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城管局印发了《关于开展铜陵市自然村陈年垃圾清理专项行动督查考核工作的通知》(铜城法[2016]46号),成立4个督查组,对专项行动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督查、检查,督查通报形成常态,整改落实步步跟进。3月15日以来,共印发6期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督查通报,累计对19个乡镇提出了整改要求。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督导检查工作:
第一,全面督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一方面做到全市384个行政村的督查工作全覆盖,另一方面对枞阳县老洲镇、铜官区凤凰山社区、义安区西联乡、钟鸣镇、郊区大通镇等问题较突出的乡镇进行重点督查。
第二,日常督查与领导带队督查相结合。城管局4个督查组每周分片开展督查。对于日常督查中发现问题较多且整改不力的村,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及城管局主要领导带队,采取不事先通知、县区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当天参加的方式,到整治现场查问题、提要求。
第三,鼓励先进与鞭策后进相结合。大力宣传工作表现突出的先进村,宣传在创新体制机制、破解农村环卫难题上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对于工作进展慢、实施成效差的村,城管局督查组联合市广播电视台、铜陵日报社对问题现场进行实时曝光。
第四,督导检查与整改落实相结合。为避免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了了之,城管局在每期督查通报中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地点、具体问题、整改期限及报送整改落实情况,并进行不定期“回头看”行动,督促有关单位迅速解决问题。
(4)推动建立垃圾收运处理体系。3月18日,城管局与枞阳县政府主要领导就垃圾收运及无害化处理项目进行对接,决定以县政府为主体,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探索一套符合枞阳县实际情况的“枞阳模式”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目前,枞阳县正在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垃圾收运市场化运作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
自然村陈年存量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已告一段落,但在日常督查工作,也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总体进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存在等靠要思想;二是精细化程度不够,仍然存在垃圾清理不彻底、不到位现象;三是由于长效管理机制未能及时建立,没有常态化清扫保洁机制,导致部分乡镇个别村垃圾清理后“反弹”迅速,“回潮”现象严重,如枞阳县老洲镇老湾村、王套村;四是枞阳县没有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村民清洁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不够高,良好卫生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五是环卫设备设施普遍落后,无法满足现阶段收运处理要求。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巩固自然村陈年存量垃圾清理专项行动成果,督促进度较慢、成效不明显的自然村继续投入力量,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2)根据各县区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情况,拨付工作进度资金。
(3)4月底前,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拉乱挂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做到宅院内外物料堆放有序、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
(4)6月底前,推动枞阳县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做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
持续推进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 :4月19日和21日,市委副秘书长张晓云赴三区一县调研。他强调,要坚定信心,总结经验,健全机制,持续推进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将全市乡村建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美丽新农村。市城管局局长吴强、党委书记刘亚平先后参加调研。
调研中,张晓云先后深入铜官区凤凰山社区新建村、义安区顺安镇星月村、郊区灰河乡五洲村和东风村、枞阳县老洲镇老湾村和王套村、汤沟镇S229公路沿线和跃进村、藕山镇护国村、会宫镇中转站和晓春村、官埠桥镇中转站和官山村、浮山镇浮山村、白湖乡桂元村、钱铺乡井边村和鹿狮村、横埠镇范潭村等,详细了解自然村陈年存量垃圾清理、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等情况,并现场走访听取基层干部、保洁公司和村民群众的意见。他指出,开展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契合省委、省政府精神,符合铜陵实际,顺应村民期待,应当坚定信心和目标,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他强调,要进一步营造浓厚的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氛围,动员村民主动参与,形成合力;要反复多次排查卫生死角,做到垃圾清理精细化、村庄内外无盲点的标准;要跟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乡村常态化清扫保洁;要把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突破口,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提升满意度;要加强统筹协调,把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等有机结合起来,协调推进,形成联动效应。 (市城管局 向成)